警惕網絡流行語侵蝕規范表達
當下,在互聯網日益普及的同時,網絡流行語也悄然進入了孩子們的日常表達。yyds(永遠滴神)、ssmy(盛世美顏)、zqsg(真情實感)、u1s1(有一說一)、dbq(對不起)……面對這些青少年常用的宛如天書般的網絡流行語,如果不是括號中的漢字翻譯,相信很多成年人都會是一臉茫然。
近期,一位作家在網絡上分享了他的一次見聞:“我今天回家,在小區里一群孩子扯著嗓子喊‘完了,芭比Q了(完了)!’我一看這群孩子,也就三五歲,剛學會漢字沒幾年?!边@件事引起了網民熱烈討論,不少人對孩子過度依賴網絡用語,從而造成詞匯量匱乏、表達同質化等現象非常擔憂。
近些年,許多網絡流行語從線上蔓延到線下,“入侵”學生作文,語言表達錯誤、中英文混雜,追捧諧音字、變體字等現象并不少見。如何防止孩子語言能力退化,portalvaquejada.com,也成為教育界憂心的問題。不少家長或老師擔心孩子們在語言習得期頻繁使用網絡流行語,可能會對他們的表達習慣,甚至思維方式產生影響。
作為互聯網時代的“原住民”,網絡已經成為了當代青少年學習、交流的重要場所,有些孩子甚至表現出“線下無話可說、網上無話不說”的網絡和現實倒掛現象。網絡流行語呈現出求新、求變、求簡、求快的特征,也正是這些特征使得它們能在第一時間俘獲青少年的心。使用網絡流行語能用最簡短的篇幅講清楚他們所要表達的意思,這樣的溝通交流是高效、簡潔、平等的,不像現實世界中面對長輩發言需要小心翼翼、字斟句酌。對于青少年來說,wigginsdesigns.com,網絡流行語除了溝通交流,更成為了一種身份認同的標簽,懂得這種共同語言,能讓青少年之間能迅速拉近距離,進而建立“小圈子”“小團體”,借此來形成自己的認同圈,這其實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尋找認同、建構自我等方面的實際心理需要。
對眼下青少年的“專屬語言”,家長、老師不妨多些平常心,不必視其為洪水猛獸。但是,網絡流行語如果被青少年大范圍、高頻率使用,甚至喧賓奪主、本末倒置擠壓規范表達的生存空間,就需要家長、老師和全社會都提高警惕,防止網絡流行語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低俗、“失語癥”、文化消解等問題,并對網絡流行語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。
網絡流行語中的低俗問題,不僅可能會成為網絡暴力滋生的土壤,還可能使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呈現粗鄙化傾向。如“傘兵”本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兵種,可在網絡語境中特別是在彈幕里,它卻成了粗俗罵人的詞匯?!皞惚钡氖褂貌粌H降低了青少年罵人的道德壓力,也讓真正的傘兵被污名化。諸如此類的網絡流行語,必須要加以抵制。網絡流行語的過度使用,也會大大降低青少年的語言表達能力,見到值得贊美的事物,不會或懶得組織完整的語言進行表達了,一句“yyds”包打天下,這對青少年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。
作為家長、老師的成年人,也需要正視和了解自己并不熟悉的網絡流行語,打通與青少年之間的隔閡,在此基礎上,多些對等溝通姿態,少些家長式說教,引導青少年合理、有度使用網絡流行語。
特別聲明: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。如有關于作品內容、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系。